为什么日本高中数学会分为数学Ⅰ和数学A?
日本高中数学分为【数学Ⅰ】【数学Ⅱ】【数学Ⅲ】和【数学A】【数学B】。并不像中国的教材那样按照年级和上下册区别。那么日本这些数学课本有什么区别呢?
01.为什么会分为【数学Ⅰ】和【数学A】?
因为在日本的教育体制下,并不是所有的高中学生都需要学习高中数学的全部内容。因此,根据教学目的会分为几个科目。比如【数学Ⅰ】就与初中数学有关联,是更深入的学习,也是日本高中生必须掌握的数学基本知识。
02.为什么数学不全用罗马数字表示?还增加了字母?
因为根据教学目的,无需教授【数学A】和【数学B】中的所有单元,而是根据学生能力、升学目的选择部分单元学习即可。而【数学Ⅰ】【数学Ⅱ】的所有单元学生都需要学习。
03.学习顺序有规定吗?
罗马数字的数学科目的学习顺序是【数学Ⅰ】→【数学Ⅱ】→【数学Ⅲ】。【数学A】【数学B】【数学C】的话必须在学习完【数学Ⅰ】的基础上。
大部分高中升学课程的授课顺序是【数学Ⅰ】→【数学A】→【数学Ⅱ】→【数学B】→【数学Ⅲ】→【数学C】。正常情况下高一学习【数学Ⅰ】【数学A】;高二学习【数学Ⅱ】【数学B】;高三学习【数学Ⅲ】【数学C】。
04.【数学Ⅰ】【数学Ⅱ】【数学Ⅲ】和【数学A】【数学B】的内容上有什么区别?
数学Ⅰ、Ⅱ、Ⅲ主要学习函数和图表。要理解【数学Ⅱ】就需要【数学Ⅰ】的知识,要理解【数学Ⅲ】就需要数学Ⅰ·Ⅱ的知识,所以循序渐进的学习很重。日本数学问题的变化其实并不多,所以将问题模式化的模式学习非常有效。也就是说,掌握习题集上例题的解法就可能得高分。
【数学A】【数学B】是整数、图形、概率、数列、矢量等相对独立知识的学习。因此只要掌握相关部分的内容,就能拿到一定分数。
和【数学Ⅰ】【数学Ⅱ】【数学Ⅲ】相比,【数学A】【数学B】的问题变化会更多,需要有综合分析、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。证明问题也更多,考验学生的逻辑能力。
每本教材大致学习内容如下:
【数学Ⅰ】数字与公式/形状与度量/二次函数/数据分析
【数学Ⅱ】各种表达式/图形和方程式/指数函数、对数函数/三角函数/微积分
【数学Ⅲ】平面上的曲线和复数平面/极限/微分/积分
【数学A】概率/整数的性质/形状的性质
【数学B】数列/向量/概率分布和统计猜测